第四届“中美文化论坛”4月1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宪法中心”大厦举办。这一论坛由中国文化部和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联合举办。“中美文化论坛”是中国文化部与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根据双方签署的《关于鼓励人文学科学术性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事宜的谅解备忘录》精神而开展的合作项目,旨在通过促进人文学科领域思想交流增进两国文化思想界、学术界和人民间相互了解。自2008年起,该论坛每两年轮流在对方国家举办一次。
来自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社科院等中美知名大学和学术机构的20多位学者和专业人士出席了的“第四届中美文化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培育合作:通过人文研究和创新架构文化桥梁”,分议题为“学术互译”、“大数据与人文研究”和“在线教育”。
这是一次丰富多彩的中美文化交流活动。美国家人文基金会主席威廉·亚当斯和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分别代表主办方在论坛上致辞。美国杰弗逊基金会和中国故宫博物院分别介绍了开展中美合作的情况。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刘东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卡威尔讲座教授、分管教学创新的副教务长包弼德、麦卡利斯特学院历史系杰米·蒙森教授、康宁玻璃博物馆科技馆馆长马文·博尔特分别代表中美学者在大会上做了发言。
陈平原在发言中认为,中国学者应该“不卑不亢”地“走出去”。蒙森女士长期关注中非关系,对中国于上世纪70年代援助非洲的坦赞铁路项目有着深入和独到的研究。弗吉尼亚艺术博物馆近年来多次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联手举办文化交流活动。纳哲斯馆长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认为,美国公众对中国的了解十分贫乏,而仅有的一点了解又往往是错误的。文化交流活动得以使美国公众更为公正、客观、全面地了解中国。
此次论坛还邀请曾经留学中国的乔治.梅森大学学生非洲裔学生杰弗里·伍德和乔治城大学中国留学生严彧结合各自亲身经历,交流了以开放心态了解对方国家文化的益处。